首页
>新闻资讯>文化园地>文学
工棚说
    工棚是指工地上临时搭起来供工作或住宿用的简便房屋。提起工棚,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西北电建下属四公司(以下简称四公司)的员工对它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,故事还要从1952年公司成立讲起。
  土地庙当作办公室
  新中国成立不久,百废待兴。国家启动了第一个五计划,为解决老百姓穿衣难的问题,决定建设纺织工业区,其中西安郭家滩拟建西北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。
  1952年底,西北纺织管理局在西安成立,到1953年初,它与上海西迁的华东纺织管理局建筑工程合并组成一个公司,就是四公司的前身。
  沟壑纵横,野草丛生,一条浐河阻隔与西安市区的联系,当时就是郭家滩真实状况。在哪里办公成了问题,郭家滩村偏僻,大多数村民住的还是窑洞,根本没有余房可以租借,最后只好用村子中间的土地庙,当做纺织城现场建设临时指挥部,纺织城建设实施最初的指令都是从土地庙发出的。2019年城中村改造,郭家滩村完成拆迁,昔日荒草滩因背靠纺织城的繁华,成为炙手可热的风水宝地。
  半坡博物馆与工棚
  位于纺织城附近半坡博物馆,是1953年,在修建纺织城专用铁路时,发现、挖掘出来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部落遗址,即半坡遗址。1958年半坡博物馆接待中外游客,四公司人走进展厅,听讲解员解说6000多年前半坡人的居住条件时,有多少人潸然泪下:半坡人和四公司人的工棚没有太大差别。
  按照半坡遗址出土文物及痕迹,考古人员复原了半坡人的房屋:半地穴式房屋和地面房屋,房屋多为圆形,中间有木柱支撑屋顶,顶上抹草泥灰。四公司职工的住宿条件和六千多年前的半坡人相差无几,那时的工棚,职工编有顺口溜:毛竹柱、毛竹梁、泥草屋顶,苇箔(芦苇席)墙,挂张草帘当门窗。床也是用毛竹搭建的,上下两层大通铺。这种工棚夏天似蒸笼,冬天似冰窖,大雨天屋里满是泥浆,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,大家毫无怨言,一心扑在工作上。
  1953年,为了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问题,电建小学成立,也是茅草屋。50年代后期,公司开始修建职工家属院,虽然是不足二十平米平房,分到房子的职工们都非常满足,那毕竟是砖木结构。在建房过程中,凸显四公司人的聪明才智,要知道首批职工住房的砖瓦烧制,都是职工中的能工巧匠自己研发出来的!在公司发展过程中,始终保持着一种创新精神,十几项电建行业标准主编和参编,国家技术专利,电力科技成果奖,烟塔技术行业领先……等等,无一不是这种精神的体现。
  多功能的社区
  六十年代,四公司进军电建市场。四公司人在建设中随遇而安,工棚从1964年嘉峪关电厂干打垒,到1969年延安电厂窑洞,期间还有军用帆布帐篷,早期铁皮梁胶合木板活动板房、木梁牛毛毡房等形式,这些工棚相对条件艰苦,一座座电厂在四公司人辛勤劳作中,拔地而起。
  七十年代出生的电建子弟记忆中,都有一个韩城(或秦岭)电厂幼儿园,那时候父母都在工地上,孩子都放在工地幼儿园,工棚周围职工食堂、小卖部、洗澡堂、理发室、露天电影等等,是一个一应俱全的小社区,足不出户什么都打理妥妥的。
  随着社会的进步,工棚的质量逐步提升。八十年代末,渭河发电厂二期工程建设,职工们住进了新工棚,砖混结构,水泥板顶,双职工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天地,还在门口搭建了简易的厨房,没有分到住房的职工,可以坐通勤车回家,体现四公司对职工的人文关怀。
  烂尾楼做工棚
  1993年,乘浦东开发东风,公司在浦东新区建设胜康斯米克大厦,当时的工棚竟然是周围的一栋烂尾楼,没有门窗,台风肆意后屋里一片狼藉,周边商业街也没有形成气候,荒凉景象与一河之隔人流如梭外滩可谓两重天,项目部人没有被困难吓倒,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当时浦东地标性建筑,树立起四公司在上海的新形象,该工程为四公司赢得上海市优质工程奖,也为日后中标上海满芳庭别墅区等工程,作了成功的铺垫。
  环保对临建也会产生积极作用,1995年,河北上安电厂建设,该工程为了节约临建费用,利用先盖起来的职工宿舍当做工棚使用,业主也对宿舍管理提出严苛的要求,因职工宿舍在电厂建设结束后,作为新房移交给电厂,墙上不能定钉子甚至图钉,厨房不能做饭……四公司人纪律严明,每月进行文明宿舍评比,没有发生业主明令禁止的行为,获得多方好评,四公司人撤离,宿舍楼崭新如初。
  “飞”起来的工棚
  2005年铜川华能电厂开始建设,公司首次大规模采用彩钢板材料搭建工棚,职工居住的舒适度大大提高,同时,彩钢板美观的外形,也为现场文明施工加分不少,彩钢板也成为今后有条件工地的标配。
  电影《飞屋环游记》讲述房子借助氢气球和机械操控,飞起来的故事。在韩城龙门煤化工500万吨甲醇项目工地,工棚也发生“飞”起来的事件。当时项目部彩钢板房地处秦晋大峡谷的出口,正是一个风口末端,2011年夏天,一阵狂风将活动板房掀起,吹跑到百米开外地方,办公桌椅、生活用品被吹的到处都是,四公司人面对灾难,总是勇往直前。五十年代,武汉纺织基地遭受洪灾,四公司派小分队前往抗洪救灾,九十年代,略阳电厂工地洪水肆意,四公司调集精兵强将抢险,2008年,汶川大地震,咸阳有强烈震感,当时水塔作业面上有30多名职工,由于措施得力,大家都平安降至地面。2016年,九江项目抗击台风袭击。面对灾难,四公司人总是不屈不挠,保持旺盛的战斗力。
  别墅作工棚
  选择民居做工棚,也有很多益处,一可以密切与当地人的关系,便于工作的开展;二在工期短的工地节约临建费用;三利于环保。
 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,四公司凭借雄厚的实力逐步成为国际化的施工企业,在约旦、越南、科威特、印度、孟加拉、巴基斯坦等国家开拓市场,在白俄罗斯变电站及输电线路建设中,租用了当地人的别墅作为办公、住宿场所。空余时间利用私家花园,举办聚餐、职工趣味运动会,还邀请当地人参加,与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。当职工生病时,当地人出手相助,成为一段佳话,四公司用行动诠释出中国能建集团“一家人 一家亲”光荣传统。
  风水宝地
  纺织城是取白鹿原西边最末端建设成为中国纺织工业基地,也成为当时西安的卫星城镇。这里有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底蕴,不说陈忠实老师的鸿篇巨著《白鹿原》,也不说张艺谋电影《满城尽带黄金甲》取材于白鹿原上的黄巢堡,更不说王全安在此实地拍摄获国际大奖的电影《纺织姑娘》,单单白鹿原上的蓝田猿人,原下的半坡遗址,让八百里秦川成为中国古代历史遗迹与脉络最完整的板块,没有之一——这是中国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。
  纺织城的街道有一条路叫纺建路,这条路是纺织城的建设单位四公司办公大楼、职工生活区都在这条街上。纺建路记载着四公司人西迁的身影,聆听着他们从纺织建设转战电力建设的足音,见证着他们乘着改革的东风走出多元化发展之路,注视着他们借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扬帆远航走出国门……
  西北四公司成立67年,在发展过程中,许多员工以工棚为家,在工地上随遇而安、苦中作乐、默默奉献,度过一生中最好年华,为中国纺织工业建设、能源建设中,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页。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